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医生,我记得当时的誓言,就是要攻克癌症,现在想想,年轻的时候总是口出狂言,纯真而幼稚。 在读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深深的记得老师说过的话: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症;行医三年,天下无可用之方。谆谆教导我们这些初出茅庐,血气方刚的小子们。 意思就是学医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已经学过医生了,可以治疗所有人的疾病,而真正当了医生,就很快有了挫败感,因为书上写着如何如何治疗的药方,为什么总是不起效,再后来,面对生命的生老病死,就会有了些许的漠然,来来往往,从产科的出生,到老年病,ICU抢救的无奈,逐渐有了医学人生的厚度。 纵观现在的人类疾病,真正能治好的疾病有多少?确实很少,很多疾病都需要患者与之长期共存并且斗争,最后和谐相处。所以,更加客观和沉稳的面对疾病,就要首先了解医学的不确定性,并且根据这种疾病现有的的诊治水平,指出治好该疾病的概率,以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而另一方面,我们要知道,只要接受良好的治疗和保健,按照正确的方式生活,大部分疾病不影响正常。例如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医院吃药能够解决的,到医院诊治的主要的目的,是全面接受消化内科的专科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可控性,让患者知道,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病人自己起主导作用。同时,医生要根据最新的可信的证据,运用当前的最佳证据,调整好最适合药物。 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医患双方共同承担诊疗的不确定性和战胜疾病的喜悦。 对于医学诊疗,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凡是说%能治好疾病的广告都是骗子。 老百姓总是说治病要除根儿,怎么就算是除根儿了?疾病怎么就算好了。 对于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前病变,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张三说不疼就行了,李四说,以后会不会发作,能不能除根,王五追求的是是否能正常吃饭;而赵六担心的是会不会癌变,能活几年。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医生和医学研究考虑的问题,对于一种药物,能满足一个愿望就不错,而往往满足的这一个愿望,也只可能是概率。 在全世界,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于此病者超过16万人,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的1/5。胃癌前病变的定义是WHO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引起重视而提出的,是来自于是一个病理性概念,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异型增生最近改名,叫做上皮内瘤变,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从正常胃粘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说,胃癌前病变是胃炎向胃癌转变的中间过程。 WHO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这个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胃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实施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比较困难,因此对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就成了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早识别、防治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成为降低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2、就是吓唬人,目的是引起大家伙的陕西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