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都说冬至吃饺子,其实按照

时间:2025/3/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专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冬至节气又到了,也就意味着一年快要结束了。与其他节气相比,冬至较为特殊,是从古至今国人都很重视的节气,甚至上升到节日,称为冬节,也叫交冬。现在许多的人都只知道冬至要吃饺子,其实关于冬至的习俗有很多,可不仅仅是吃饺子那么简单,在过去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别看冬至在二十四节气里是靠后的,但它却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在古人眼里,它可不是年末,而是新年的伊始:多年前周朝建立的时候,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测得“天下之中”是洛阳,遂将此定为国都。同时,将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这一天,也就是冬至,定为新一年开始的日子。从周朝一直到秦,都是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换句话说,那时候冬至就是年。

因为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阴气到了极致,而阳气开始升起,代表一个循环的结束和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自周代起,冬至便有祭祀活动;到了汉代,始将冬至称为“冬节”,朝廷会举行“贺冬”仪式,官员会放假,流行互贺,称为“拜冬”礼;唐宋以来,冬至成为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会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而且还要互相祝贺,就像现在拜年一样。民间也有冬至祭祖,吃团圆饭等等活动。由于从宫廷到民间,大家都十分重视冬至,且有丰富而隆重的庆祝活动,因此就有了“冬至大过年”、或“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说通俗一点儿就是哪儿哪儿都离不开吃,冬至自然也不例外。而我们的祖先最讲究顺应天时,这是极其科学和先进的养生理念。古人认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因为“气始于冬至”。冬季到达了极致,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进行科学的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中国的传统饮食多种多样:比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等。值得一提的是冬至肉,最初指的是狗肉。冬至吃狗肉是千年前的习俗,或许某些地区还在保留: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当然也有吃羊肉的习俗,羊肉是冬季滋补佳品,人们希望通过食补以求来年有一个好身体。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各地区也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俗,比如潮汕汤圆、江西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等等。当然最为普及的还是吃饺子。冬至饺子与立冬饺子一脉相承,都是根据名医张仲景以“祛寒娇耳汤”为人们医治冻疮的故事而来,所以民间流传冬至吃饺子防止冻耳朵的说法。但是您知道吗?对于老北京来说,冬至应该吃馄饨,过去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冬至馄饨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也是源于汉朝,相传那时候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北京地区的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为最初制成馄饨那天是在冬至,所以留下冬至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出自道教:道教是“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过去很多朝代也都很推崇道教。当然道教也分很多派,有些派别将冬至视为元始天尊的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而冬至正是阴阳交替之日,所以在冬至这天要为元始天尊庆祝生日。在过去,每年冬至,北京地区都有盛大的道教法会。而民间发明一种食品,借混沌的谐音,称之为馄饨,并将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之意。

这一点在《燕京岁时记》中有所记载:“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馄饨其实从实质上说与饺子并无多大区别,说白了都是面皮包馅儿,甚至早先馄饨和饺子是不分的,到汉代饺子还叫月牙馄饨,唐朝时管饺子叫偃月馄饨,北宋时出现“角儿”的称呼,之后才演变成饺子,并逐渐将馄饨与水饺区分开来。照此说来冬至吃饺子应该是脱胎于馄饨,或者说冬至压根儿就应该吃馄饨,因为张仲景发明“祛寒娇耳汤”那天是立冬,所以与“吃饺子防止冻耳朵”联系更多的应是立冬、而非冬至。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fmo.com/cjzz/912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