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快要到了,如果不是新冠病毒疫情,我们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忙着做花灯、做元宵,准备这个甚至比春节还热闹的传统节日了。 我的家乡在巨野,鲁西南普普通通的一个小县城。我们这不叫元宵节,叫小年。从孩童时一直认为小年才是春节,毕竟在我们这,小年要比春节热闹许多。 春节对于小孩子来说,无非就是看看春晚,穿个新衣服,吃点好的,大人给个压岁钱。小年就不一样,每到这个时候就会缠着大人,去集市上买各种各样的花炮,什么“滴滴筋”、“窜天猴”、“仙女棒”、“擦炮”、二脚蹬,还有泥巴做的“摔炮”,都是我们曾经的最爱。炸雪堆、炸河里的冰块、吓唬小伙伴,没少做了恶作剧。现在想想小时候玩的这些东西还是挺危险的,没少受了伤,过年刚穿上的新衣服也常常被烧的全是小窟窿。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吃韭菜馅的素水饺,大人说小年只能吃素的,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小年不能吃肉馅的。至于至今我都傻傻分不清的元宵和汤圆,来济南之前根本就没见过。 吃过晚上的这顿饺子,几乎全村的人都会集中在村里的大街上或者空旷地带拉着家常,等着观看燃放烟花爆竹。那时候很少有出远门打工的,即使有也是一般等到过完小年才会出门,村里的人特别多,场面也格外的热闹。 天一黑,各式各样的烟花、闪光雷、窜天猴一波接一波。村里还有舞“拉鞭”的,印象中的“拉鞭”长长的一盘特别重,和普通炮仗不太一样,比普通炮仗要粗一些,响声也特别大,燃放时从主鞭上掉下来的鞭炮还会到处乱飞,常常吓的我们这些小孩子捂着耳朵撒腿就跑。村里都是让胆大有劲的年轻人用长木棍挑着满大街“拉”着跑,所到之处,火光四溅,鞭炮声震耳欲聋。 我们这些小孩子更是闲不住,“滴滴筋”、“摔炮”、“窜天猴”也是“火力全开”。等烟花爆竹都放完了,大人们散去,“战场”也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天下,和小伙伴们争着去捡还冒着烟的烟花筒,还有未燃放的爆竹,甚至“摔炮”上未摔坏的圆柱形的泥块都是我们那时眼中的“宝贝”。 家乡还有小孩子在小年晚上打灯笼的习俗,那时候的灯笼都是秸秆扎的,外面是用画着各种图案的纸糊的,灯笼里有个底座用来放蜡烛。等天黑了,孩子们就会打着各自的灯笼比谁的最漂亮。这种纸糊的灯笼非常易燃,常常不注意或者一刮风就会被里面的蜡烛点燃,不一会烧的就只剩个底座,后来慢慢的有了塑料灯笼,里面的蜡烛也换成了灯泡,不过还是挺怀念那种纸灯笼。 已经有20多年没在老家过小年了,现在许多人过了初六就会返回各自务工的城市,年轻人要上班,中老年人也要帮着年轻人照顾孩子,能留在村里过小年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听老家的亲戚说,现在村里还会在小年晚上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再也感觉不到儿时那种热闹的过节氛围。 近几年,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杜绝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各种危害,国家禁止了燃放烟花爆竹。城市里已见不到烟花爆竹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农村也加入了禁令。也许再过几年,烟花爆竹将成为历史,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只留下曾经美好的回忆。 你的家乡元宵节也叫小年吗?有和我家乡一样不吃元宵吃水饺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