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肿瘤标志物套餐开始进入体检项目中。门诊时候总是有病人因为查体发现一项或者几项肿瘤标志物升高,前来忧心忡忡的大夫,是不是我得了恶性肿瘤呢? 这时候,我们一般先得给患者解释: 第一: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意味着有肿瘤。 也就是说,没有罹患恶性肿瘤的人,肿瘤标志物也会升高。 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可能是因为体内存在一些非肿瘤性的其他疾病。比如: 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正常,可以是因为肝炎、肝硬化或者是怀孕,而不一定就是肝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可能是因为前列腺出现炎症,而不一定就是前列腺癌 癌胚抗原CEA升高,可能是因为肠道中有息肉,也可能是因为吸烟,而不一定就是结肠癌 糖类抗原CA升高,可能是因为有胰腺炎、胆囊炎或者是肝炎等等,而不一定就是胰腺癌。 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能是良性疾病,比如感染、吸烟等等,也可能是恶性的肿瘤。医学上有许多方法可以来帮助区别这种升高是不是恶性肿瘤导致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立即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1.哪些人需要进一步检查? 哪些人属于发生肿瘤可能性较大的「高危人群」呢? 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近亲属是否有肿瘤:母亲或家族中其他女性亲属有乳腺癌的病史,就属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是否接触过容易致癌的外来物质:长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酗酒、食用腌熏食物,或是因工作原因接触过放射线或化学毒物,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会明显升高。 是否有癌症高发的自身因素:包括年龄较大,患有乙肝、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等。 对于发生肿瘤的高危人群,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体内有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应该进一步的检查。我们可以根据肿瘤标志物提示的相关部位选择相应检查,包括胸部CT、腹部CT、乳腺超声、前列腺超声、内镜检查等等,并尽快于肿瘤专科就诊;当然,也医院用同样的试剂盒动态监测此标记物,若确实持续升高,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同时需要了解的第二点是:即使肿瘤标志物完全正常,也不能绝对排除恶性肿瘤。 并不是每个癌症患者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增高。有的肿瘤长得很大了,肿瘤标记物却依然正常。常有病人指着单子问我们,CA不高为啥最后还诊断乳腺癌,肺鳞癌为什么SCC却正常?其实肿瘤标记物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比如晚期卵巢癌CA有的却不高,而有些非癌性腹水的患者CA也会高。所以,如有相关临床症状或者其他临床诊疗手段证实可能有恶性肿瘤存在时,不要因为标志物不高,就心存侥幸,一定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排除。 比如,长期咳嗽咳痰可能只是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但如果最近痰中出现血丝,或是伴有胸痛、消瘦等症状,就要警惕出现肺癌的可能。也就是说出现「报警症状」时,即使肿瘤标记物正常,体内存在肿瘤的可能性升高,也应该及时到肿瘤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 通过上面的介绍感觉肿瘤标志物好像没那么“高大上”了,虽然不能靠肿瘤标记物诊断恶性肿瘤,但其还是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用法一:提示作用 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靠胃肠镜,但不可能人人都愿意或都能去全套地做一遍这些检查,因此肿瘤标志物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由于抽血检查很方便,因此一些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常常被加入体检项目,以覆盖各系统的检查,比如甲胎蛋白用于检测肝癌,CEA用于检测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 因此如果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我们最好先复查一次,如果还是升高就是一种提示,告诉我们要进一步查明升高的原因,这时最好找到专科医生进行分析和决定进一步的检查。 用法二:术后复查 对于已确定为癌症的患者,检测“肿瘤标志物”可评估病情、判断治疗疗效。比如手术后,标记物恢复正常,若出现肿瘤复发,CT、核磁在一定的时间窗内可能发现不了,但肿瘤标记物会逐步增长,是对影像学形态诊断的有力补充,可供医生提前判断病情并行干预。这是因为肿瘤标志物的高低常常与肿瘤的消长相平行,病情控制不好,标志物通常会上升非常多,得到有效治疗后会降低甚至回到正常水平,因此动态观察尤为重要。 因此测定肿瘤标志物对病程进展、治疗效果、预后、复发、转移等相当有意义,当然,再次重申,有些肿瘤患者的肿瘤标记物自始至终都不增高,因此不能过于看重肿瘤标记物的价值,慎重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综上所述,各种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在没有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前,千万不要因为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诊断为患了癌症,甚至进行抗肿瘤治疗,免得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而应该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和观察。再次再次重申:恶性肿瘤的诊断是靠病理!不是靠影像(CT/MR),更不是肿瘤标记物!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