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感恩回馈 https://www.cqcb.com/dyh/live/dyh2671/2018-11-22/1253103_pc.html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冬至也是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到现在已经有了年以上的历史。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意思是仅亚于过年。 把冬至定为节日来要追溯到汉朝时期,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代的时候把冬至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到了唐宋时期,冬至这一天就变成皇家祭祖的一天,老百姓们也要向父母长辈拜祭,而明清时期,冬至也是百官像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北方——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据了解,医圣张仲景回到老家南阳的时候,那时候的南阳大雪纷飞,张仲景看到南阳的老百姓们很多人的耳朵因为天冷都被冻烂了,心里是非常难过的,就赶紧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然后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起来形状特别像人的耳朵,在放进锅中煮,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老百姓吃完之后耳朵陆续的都好了,后来,每到冬至这个节日,人们便开始模仿,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南方——汤圆 汤圆是南方冬至必备的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研制成的圆形甜品,汤圆的这个名字,也是很有讲究的,“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而到冬至这天吃汤圆意味着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南方地区一直流传着一句谚语:“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离开家乡的人,无论在哪个地方到了冬至这一天都是要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但大致是相同的。毕竟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那么你对冬至的了解有多少呢? |